在悬疑小说的世界里,陈忱(笔名“完美灾难”)像一位冷静的解剖师,用文字剖开人性的幽暗褶皱。这位90后女作家,拥有伦敦大学心理学与帝国理工法医学双学位、香港大学文学博士的光环,却选择以悬疑为刃,直面社会病灶。她的作品《葬客》《裂魂》《诡校迷魂》《婴瞳》等,不仅以诡谲情节俘获读者,更因对社会议题的深刻介入引发热议。

从“孤独少女”到悬疑作家:教育与经历的淬炼
陈忱的创作基因,早在14岁便埋下伏笔。幼年留学新加坡,16岁赴英国求学,异国独居的孤独感让她将情感倾注于文字,14岁时完成的十万字悬疑小说成为创作起点。心理学与法医学的专业背景,赋予其作品独特的“科学悬疑”色彩——无论是《裂魂》中双魂共体的怪婴,还是《婴瞳》中拐卖儿童的心理博弈,均展现出对人性与犯罪心理的精准把控。
“文字曾是我唯一的倾诉对象,”陈忱坦言,“孤独成就了我。”这种孤独感,也转化为她笔下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如《葬客》中罪二代的挣扎,映射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
悬疑之外:社会议题的文学投射
陈忱的悬疑小说从不囿于“猎奇”,而是扎根现实。2017年问世的《诡校迷魂》,以校园霸凌为主题,灵感源于其亲身经历。故事中受辱女生万蕾的悲剧,直指教育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她直言:“霸凌的阴影如同幽灵,即便功成名就,仍会潜入噩梦。”
新作《婴瞳》则聚焦拐卖儿童问题,通过乡村诡婴事件探讨信任与人性之殇。尽管未婚,她通过大量社会调研与心理学分析,将虚构故事与真实社会痛点交织,引发读者对家庭、伦理的深度思考。
跨界破圈:从文字到影像的悬疑宇宙
陈忱的创作版图早已超越文学。2016年,其小说《裂魂》改编的电影《猎魂》入围第40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成为国内悬疑IP影视化的成功案例。近年来,《诡校迷魂》被开发为剧本杀,《婴瞳》亦吸引多家影视公司竞标,悬疑故事的多媒介转化,印证其内容的市场潜力。
作为编剧,她强调“悬疑需要视觉与心理的双重刺激”。这种跨界能力,或许源于其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制作硕士的专业训练,以及对《盗梦空间》等电影美学的痴迷。
争议与坚守:在商业与理想间平衡
尽管被誉为“90后悬疑写作第一人”,陈忱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早期作品因风格阴郁被质疑“过度暗黑”,但她坚持“悬疑应揭露而非迎合”。面对网络文学的快节奏挑战,她选择深耕“社会派悬疑”,将案件作为解剖社会的切口。
“写作是我看世界的方式,”她如此定义创作的意义。未来,陈忱决定深入生活,汲取更多的现实背景素材,续写更多“贴近土地与人性的故事”。
陈忱的悬疑宇宙,是理性与感性的角力场,亦是文学与社会责任的交汇点。这位“墓地作家”以笔为镐,不断挖掘人性深处的谜题,在商业与艺术的钢丝上,走出了一条独属90后的创作之路。正如她所言:“完美的故事,往往诞生于灾难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