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依旧有一群热爱诗词的高能选手,天资聪颖的诗词小达人、与诗词作伴的石油工人,传承中华文明的文物守护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但他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高燃时刻。其中驻村扶贫的急诊科医生徐晓婵的故事更是让不少观众都感受到了什么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扶贫路上的医者仁心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第一次来到《2022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徐晓婵,凭借其丰富的诗词储备,在“大浪淘沙”环节脱颖而出,并顺利进入了“芭蕉扇队”。在诗词小剧场的环节中,她也凭借精彩表现为团队拿下一分。实力以外,徐晓婵的故事才最令人动容。
2019年,急诊科医生徐晓婵、张建明夫妇,带着7岁的女儿张清语去到安徽省黄山市璜尖乡,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生活。他们承担起了两个偏远山村约700名常驻村民的医疗保健和卫生公共服务的重任,填补了璜尖乡清溪村和徐家村没有村医的空白,也用无私的奉献和热情,温暖了每个看病困难乡亲们的心。
山水田园中的诗词顽童
虽说张清语在节目中没有上场答题,但这个小小少年也让人印象深刻。从不谙世事的城里娃,长成了熟悉乡间生活的活泼女孩,这是张清语跟着爸爸妈妈驻村两年的变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农村, 当时只有7岁的张清语不但没有不适应,反而会喜欢站在璜尖乡的山尖上背诗,她认为这别有一番滋味。
全家一起爬山时,她会感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散步时看着天空中星月交辉,她会说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望着阳光照耀下的小溪,她又能不自觉感慨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可以说,诗词陪伴着张清语成长,而她也用自己的力量传承着诗词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张清语还喜欢把《中国诗词大会》搬到驻村的小屋子里。她会拿着自己做的简易版题词手卡,将自己熟背的那些节目中老师们输出的金句,耐心地讲解给乡村小朋友们听。力量小小的张清语是诗词的代言人,在那些山村深处种下诗词的种子,而这也必然是属于她的高燃时刻!
逆风而行的济世力量
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徐晓婵身体力行的影响力也是一大关键。驻村的生活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刚到璜尖乡时,徐晓婵不懂方言,只能边找人翻译边看病。山间虫子和蛇也很多,她经常被叮咬到全身过敏。
最艰难的是,深山里的交通非常不便,徐晓婵每周三和周五都会独自开车送药到村民家,最远的甚至要开十几公里的山路。在南方的雨季时节,她还遭遇过4次山体滑坡。尽管困难重重,也没能阻挡徐晓婵为乡亲们看病的决心。2020年春节疫情爆发的时候,徐晓婵更是连续五十多天没有休息。在她的身上,背负着太多责任与希望。
正因为如此,淳朴的乡亲们也总会“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为徐晓婵精心准备丰盛的晚餐。在《2022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中,乡亲们还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徐晓婵送上了“更上一层楼”的祝福,这份情感也令全场动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驻村医生徐晓婵身体力行地阐释了这句诗的深刻含义。投身扶贫事业以来,她坚信扶贫先要扶医,坚守医者仁心,使当地的乡亲们都有病可医。徐晓婵用微弱之光努力贡献力量,成为山村里最亮的那颗星。而《2022中国诗词大会》也致力让每一份充满诗意的美好,带给所有人最温暖的治愈与感动。《2022中国诗词大会》3月5日开始播出,3月5日-12日:1-8集;3月14日-15日:9-10集。CCTV-1 20:06首播,CCTV-10 当晚22:05,次日17:15播出。